流光溢彩的质感,加这两样原料应该会表现的更好,明天可以试试这么做。”
“行,明天我顺便去县城看看铺子,再找个工匠问问,看看包装怎么做合适。”
苏潇感觉这唇彩做出成品应该用不了太久,有了新品,开铺子也得提上日程,包装什么的自然也要提前备好。
一般新品三个月之内都有个独一无二的独家销售时间,短短三个月,别人想模仿也没有这么快,是她能大赚一笔的好时机,必须得好好把握得住。
第二天,苏潇赶着马车把陈燕玲送去了肉摊儿,先去上品街看了看铺子。
要做高端的生意,就要选县城最高端的地方,作为富人一条街,这里显然是最合适的。
这边的铺子租金相当不低,苏潇随意和牙行的人打听了两处,一个月竟都在十两银子以上。
哪怕是最小的一间临街铺子也要八两。
这间铺子面积是真的不大,大概也只有十多平方,进去后是一个长方形的筒子屋,本来和旁边的另一家铺子是一个大铺子,后来被房主隔成了两间,也是想要多租一些钱。
像是这种面积小的铺子,其实比较适合做妆点行的生意,毕竟妆点行的货物不多,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胭脂水粉,不占地方。
苏潇不打算带着首饰一起卖,这么大的屋子倒也足够装下她那些东西了。
只不过这房子显小,进门后未免感觉给人们一种很憋屈的感觉,会影响观感,觉得这家店卖得东西也不多好。
还是不能省这几两银子。
苏潇看过便也就算了,还是挑着窗明几净、宽敞大方的铺子去看。
一上午的时间,把上品街待租的铺子全都给看了个遍。
中午吃了碗云吞面,把原料买齐,又问了两个县城的木匠做样品的价格。
结果并不尽如人意,县城的木匠要价实在不低,指头大的一个小木瓶,带上雕花居然就要四五文钱。
虽说怎么苏潇都是赚的,但成本太高,远远超过村上木匠的手工钱,苏潇觉得这钱要花的话,未免有些冤大头。
于是干脆回村找木匠问。
其实村上的工匠也并非做的不好,村民普遍舍不得花钱,一般有什么零活都自己能做的就做了,能在村里有木匠活的,那都得是手艺不错的。
不然做的普普通通,村民们宁可自己做了。
第32章 韬光养晦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